近年来,国内泵业在石化泵的国产化上做出了不懈努力,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。如沈阳水泵厂为炼油厂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装置研制的加氢进料泵,已经应用在100万吨/年加氢裂化、200万吨/年加氢脱硫和300万吨/年加氢精制装置中。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研制的立式和卧式高速泵,已应用在炼油和乙烯生产装置中。上海谊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熔体输送齿轮泵,可以输送熔溶的高黏度合成树脂。大连苏尔寿泵及压缩机有限公司研制的低温泵,已经应用在燕山、上海等乙烯改造工程中。
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
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,国内石化用泵在设计理论、设计方法上还有差距。特别是水力元件开发的前期投入不足,在泵的水力元件研究和开发上,产、学、研严重脱钩。不少泵业企业多采用仿制和类比的方法,缺乏理论根据和实验研究数据;国内泵业的加工装备和工艺水平还比较落后,不少泵厂在泵体铸造中,还使用传统的木制模型和黏土砂造型工艺,而国外早就采用塑料模型、金属模型和树脂砂造型,泵体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普遍较好。
国外泵零部件的加工大多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或专用机床加工,专用工装夹具使用较多,而国内由于受到泵制造价格因素影响,专用工装夹具在泵制造中很少使用,专用机床就更少。如大型泵叶片的表面数控加工,国际上在20世纪采用仿型铣床加工,本世纪初开始采用三坐标联动机床加工,目前已提高为五坐标联动机床加工;国内产品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不高,规格品种少。不少石化项目需要的泵不是国内做不了,而是品种和规格不全,如果等待泵厂把需要的规格品种开发出来,时间早都来不及了。泵业缺乏对石化工业需要的调查研究,制造和使用环节脱节;在泵效率、质量和可靠性、密封性能、耐腐蚀性能等方面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。
随着石化工业技术和深度加工的细化,对石化泵的材料要求越来越高,特别是耐腐蚀材料研究和开发不仅只是不锈钢、高镍合金材料,今后更多采用钛、锆等优质耐腐蚀材料,还要开发非金属材料,如陶瓷、玻璃钢、石墨、塑料、玻璃纤维、碳纤维等材料。
石化泵的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,如研究介质在泵内部流动的理论,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,对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,分析流体流动的特性,求得压力和速度分布的规律,设计出合理的叶轮流道,提高叶轮的水力效率;采用三元理论来设计泵,可以计算叶轮尺寸和叶轮内流速分布情况,反映流体在叶轮内真实流动状态,并考虑黏性流体对边界层的影响,从而提高泵的效率;还有泵产品机电仪一体化技术研究、泵产品可靠性技术和节能技术研究等都有新的进展。
大型化、专业化是发展方向
据介绍,国内生产石化用泵的制造厂有100多家,除了一般油泵、化工流程泵和水泵外,近年来自主研发或引进国外技术,开发了炼油和化工装置的高温高压进料泵、高速泵、低温泵、屏蔽泵和化工流程泵等,部分满足了石化生产的需要。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,规格进一步增加,满足了国内石化工业80%的石化泵的需要。
在国外,石化泵制造厂主要有美国英格索兰-德莱赛泵浦公司、达高华特公司、胜特兰公司,日本荏原制作所、新泻-华盛顿泵厂、日机装株式会社,德国KSB公司、蒂森公司,瑞士苏尔寿公司等。总的来看,国外石化泵的生产技术比较成熟,规格品种多,标准化程度高。发展方向主要是大型化、高速化、机电一体化及泵产品成套化、标准化、系列化和通用化,多品种、性能广、寿命长及高可靠性、高效率、小型化,泵用密封、轴承生产大型化和专业化。特别是高温、低温和超低温泵、高速泵、精密计量泵、耐腐蚀泵、输送黏稠介质和带固体颗粒介质泵、屏蔽泵等产品发展很快,可以满足石化生产的特殊需要。
据统计,现在新建项目还有20%左右的石化泵采取进口,但老装置改造进口的石化泵比例已经减少到10%以下。进口较多的基本都是大流量高扬程高温循环油泵、透平驱动连锁循环油泵、深冷耐腐蚀化工泵、高精度隔膜计量泵、高扬程磁力泵、双隔膜高精度加料泵,这些特殊石化泵在每套乙烯成套装置中都有需要,数量并不是很少,进口价格非常昂贵。近年来,由于国内外合资泵业的增加,原来进口的化工流程泵大都改在国内采购,因此国内泵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。
|